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 医共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08-06 来源:2022世界杯下注app 第三版:管理论坛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
医共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濮阳县2022世界杯下注app委主任 甘文峰
2021年6月16日,濮阳县《构建两大紧密型医共体 濮阳精准施策铺就健康之路》入选全国县域医共体实践价值案例;2021年7月20日召开的全省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电视电话会对全省先进典型县(市)提出表扬,濮阳县位列其中;2021年9月18日,濮阳县在国家2022世界杯下注app委举办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座谈会上介绍经验;2021年9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2022世界杯下注平台委下发的《关于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进展情况的通报》中,濮阳县被认定为医共体建设示范引领县;2021年11月22日,在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电视电话会上,濮阳县进行了典型发言……在此,笔者针对濮阳县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典型做法进行梳理。
加强领导 高位推动改革
高规格成立领导组织。濮阳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主任)、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常务副主任)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2022世界杯下注app委,分管副县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县2022世界杯下注app委主任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为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高效率运行管理机构。濮阳县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建立周汇报、月分析、季通报、年考核工作机制,厘清濮阳县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濮阳县2022世界杯下注app委等行政部门及医疗集团各方权责清单,各司其职、各尽其职、高效运行,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19年,濮阳县成立副科级县医疗改革服务中心,建立专人、专班、专事改革工作机制。
高质量制定实施方案。濮阳县组织有关部门、医疗机构赴安徽省天长市、福建省三明市、河南省郸城县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县委、县政府反复研究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制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时间节点,为高质量推进医共体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高标准建设医疗项目。濮阳县委、县政府坚持民生优先,多方筹资14.4亿元,高标准建设4个县级医院、1个卫生院新院区,19个卫生院病房(门诊)楼,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6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条件实现大提升。
因地制宜 创新改革路径
统筹规划 科学布局。根据县域医疗服务布局与数量,坚持中西医并重,濮阳县成立两大集团,明晰各成员单位功能定位,推动濮阳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濮阳县中医医院医疗集团培育特色优势、错位发展,在原有的濮阳县人民医院、濮阳县中医医院两个主牵头单位基础上,培育徐镇镇卫生院、城关镇卫生院为副牵头单位,织密全县医疗健康服务网,构建高质量县、乡、村一体化发展格局。
党建引领,创新管理。濮阳县成立县医共体党委,党委书记由濮阳县2022世界杯下注app委党组书记、主任担任,统筹协调两个医疗集团协同发展,加强集团党的建设。集团分别成立集团党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牵头医院院长兼任集团理事长,实行党建、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信息等八统一管理。
完善政策分级诊疗。濮阳县印发县、乡医疗机构诊疗病种和转诊规则,医疗健康集团成立转诊中心,畅通上下转诊绿色通道,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以全省率先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市为依托,濮阳县积极利用“区块链+医疗供应链+”技术,确保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刚性落地。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总额付费管理,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分级诊疗差异化报销政策;促进患者就医、医保基金回流县域、下沉基层,加快形成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
关口前移,医防融合。濮阳县设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向医共体派驻兼职副院长和技术骨干,将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工作融入医疗集团建设。成立慢性病管理中心、治未病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建立1名县级医生,1名乡级医生,若干村医、护士等医技人员组成的“1+1+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推进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医防融合。濮阳县成功创建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
上下联动 提升服务水平
上接“天线”强县级。濮阳县人民医院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三级医院建立长期紧密协作关系,通过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区域诊疗中心协作建设、名医工作室建设等方式,带动提升服务水平;3.0T核磁、256排CT等先进设备投入使用,通过四级电子病历评审,建成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濮阳市中医医院全面托管濮阳县中医医院,加挂“濮阳市中医医院濮阳县医院”牌子,下派专家68名,担任各科室负责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协作共建,新建特色临床科室、设立专家门诊,填补医疗技术空白10项。